欢迎   |  注销

探讨三家汽车央企合并路径:怎么合 怎么切 怎么引

2018-07-04 11:54

奚国华调任一汽集团总经理已发出三大央企合并的强烈信号。基于对国家意志的理解和对市场的认知,我先论证合并的必要性,再推演可能的改革路径,为大家多提供一些视角和思路。

国企改革由朱镕基总理带领中国经济软着陆之后开始推进,发端于中国电信香港上市。把国有资本放到资本市场的目的是通过资本市场监督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有资本效率,成为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现任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文章中写道:“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国企改革的目标可谓一脉相承——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做强国有资本在于完善治理结构,完善治理结构在于引入资本形成制衡。只要能引入资本,不用上市也可以。但在民间资本还很薄弱,国有资本自己也吃不饱,自己也管不好的年代,央企巨大的体量没有对等的资本可引。

今天情况迥异:既有腰缠万贯的央企,也有财大气粗的私企。所以,起码在竞争性行业,“混合所有制”会是当下大型国企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主管垄断性行业的发改委已经建立了联通混改的标杆,主管竞争性行业的国资委则时不我待,也需要建立一个有影响力的标杆。

放眼一看,汽车行业就是标杆。

政策解读完毕,下面论述合并的必要性和可能路径。

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资本的竞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资本总量的竞争。二是单个人员的资本量竞争。

在成熟的充分竞争市场,尤其是汽车这个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效应明显的行业,一个百亿级盘子很难竞争过一个万亿级盘子。面对世界级车企要形成真正的竞争力,参照吉利汽车发展路径,需要千亿级真金白银的前期投入。

三家央企的自主盘子本来就不大,国家各投一千亿元,会导致外来资本比例超过原来的资本,不符合逻辑。所以三家央企合并,再引入千亿级的资本,在资本总量上形成竞争力,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路径。

但若把三家央企的合资也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万亿市值。再引入资本,恐怕新入资本难以埋单,原因有二:

其一,体量太大,买进来的股份数量/话语权比不划算。

其二,其中的合资资本看着将来是要减值的,一旦外资把合资部分并入他们报表,自家报表会惨不忍睹。

综上所述,我的一个大胆想法是把合资和自主切割开来

所有的合资国有资本装入一个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只派驻董事会成员到合资企业,做一个纯粹的财务投资者,享受投资收益。

以后外资肯定会想办法把剩余的资本买走,到时候谈好价格和退出机制就行,变成纯粹的国有资本收益。这么大的盘子,这么多人看着,很难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的事情。

切割还有一个好处。上文提到资本竞争有一个方面是单个人员的资本量竞争,自主合并后会有冗员需要裁撤来提高单个人员资本量,处理不好会引发民生风险。

而切割之后的外资会有极大动力加大对已有企业的投资,届时成为就业的好去处。被分流的员工可能在自己这是“活了36岁,除了收费啥也不会的”高速收费员,到了外资方就不一定了。

且很多在央企被分流的高管也会是外资资方的争抢对象,直接委任为在华代表,做到全球管理层都有可能。届时有更多人愿意去外资都说不定,自主还得想办法做好激励如何把人留下来。

切割后,自主这块三家央企合并形成三四千亿的盘子,再参考联通引入千亿级的投资,外来资本董事会有20%~30%占比的关键少数,形成资本制衡。中组部委派一名董事长即可。管理层激励,中长期经营目标等全部交由董事会负责。法人治理结构自然而然完善。

关于引入外来资本,可参照联通,我个人认为国有资本和民企资本相结合引入。但国有资本不要人寿这样纯粹的钱袋子,要积极引入运营能力强的国有资本,比如华润和招商局。但也不要搞政治摊派,市场化运作,邀请多家,大家投标价高者得。

民企如BAT和华为,自身有资本,在无人驾驶和车联网的新技术浪潮下,从业务关联度考虑,相信他们会极度有兴趣。

再回顾肖亚庆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文中布置的六个重点任务:

其一,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其二,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

其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其四,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其五,加强监管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其六,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战略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几个关键字都得到实现,接下来向着“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前进,就是新企业掌舵者和股东们要面对的考验了。


人点赞